《解密》:陈思诚,当代类型电影的革新者1
发表时间:2024-08-03 00:35 插图 | 鉴片工场 © 电影剧照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 7月25日,在北京CBD万达影城参加了电影《解密》的首映礼,出乎意料的是,一到现场就令笔者发出三叹:一是惊叹于陈思诚在圈里的好人缘,当天,从曹保平、大鹏到张译和王宝强等,众多大咖亲临捧场,如此排面和阵仗,让参加过无数院线首映礼的本人依旧吃惊;二是感叹于现场梦幻般的氛围营造,大厅签到后直接映入眼帘的是从麦田到红色沙滩等设计感十足的装置艺术,配合着周深那空灵般的天籁做BGM,真可谓如梦似幻,仿佛行走在梦里的一座幻城中,看来片方真是想让大家先入梦再观影;三是赞叹于将解密这一IP无限延伸的创造力,从文学著作到电影,片方还在首创郎园Station打造了一个“邀您入梦”的沉浸展,24小时全天开放,以此和电影形成互动,在京的小伙伴们可以去感受下,这种全息式的将一个IP发挥到“宇宙级”的淋漓尽致,恐怕也就陈思诚这样大格局能做到如此大的手笔吧! 如果说映前是三叹的话,映后则是双震:被160多分钟的光影世界震撼,更被陈思诚导演的一番话所震动。主创们在映后向观众分享了很多电影内外的故事,但是导演的一番话深深触动了笔者,在这里,我就思诚导演谈论时不经意间流露的几个关键词做点延伸,或许会有过度阐释之嫌,也请诸位当作笔者的个人解读吧,只为更好的阐释电影。 一部本体意义上的好电影 艺术理论中关于艺术的分类,有从时间、空间按艺术存在的方式来区分,有用听觉、视觉等艺术感知方式来划分,也有以媒介载体作为标准去分类。随着当今融媒介和跨媒介艺术的复杂化,各媒介之间早已突破了严格的界限和藩篱。在笔者看来,对于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较为成功的案例有两种情况:一类为依托型,就是影视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文学叙事上的精彩而出众,倘若没有文学内容“珠玉”在先,电影的品质可能会大打折扣,这类通常较适用于改编那些普及性很高、不需太多二度创作的名著,但对于观影前完全没接触过文学作品的观众却不甚友好,甚至会看的一头雾水;另一类为独立型,也就是文学作品固然好,但电影从本体上也是“杠杠的”,这类电影能把文学作品中受文学语言所局限而无法表达出来的意境通过电影这种艺术所独有的身临其境的视听特质充分显现出来,或能将援助改编的更符合当下人的认知和审美,以前段谈论《落凡尘》对于牛郎织女这一古典神话解构再重构为例,笔者当时就称赞电影有“传统的新眼光、当代的新立场”这样的理念,这一类电影无论你是原著粉还是一点没接触过原著都不打紧,因为它是从电影本体发力,电影本身就很好看! 《解密》显然属于后者,麦家老师的原著自然是神作,毋庸置疑,但当下走进影院的大多数观众并未接触过原著,毕竟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能潜心读完几十万字一本书的人总是凤毛麟角的。那问题来了,它影响观影吗?这里笔者可以肯定得告诉你,完全不影响!你就把《解密》当做一个全新电影去看待,这也是麦家老师前日在董宇辉直播间自信说到“不怕剧透”的原因所在。怕不怕剧透取决于看完电影是否可以通过语言给身边人转述,如果单纯叙事,完全可以通过转述讲清楚,但是如果观影是一场体验,恐怕语言这时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了。《解密》这部电影观影后带给笔者的那份“恍惚”和那场“梦幻”,正是一种“悦志悦神”般的体验,怎可只言片语剧透清楚,即便我是语言大神,也无法替谁去体验一遭。 一部无法在类型上定义的好作品 笔者常年接触戏剧,戏剧和电影一样,同属综合艺术门类,演员的台词、行动自然主要为叙事服务,但是文学中的那份诗意和意境靠什么表现呢?如果仅靠台词,恐怕也就不是纯粹的戏剧了,用心的观众或许会有觉察,其实,舞台上的意境烘托主要在于音乐和舞美这些非语言性、抽象性的元素来辅助。 《解密》的类型,官方给出的是“剧情、奇幻、历史”,在笔者看来,远不止这些,或者说这些不足以定义此片。电影在路演时观众多次提及本片有“诺兰”感,其实笔者在观影时也有种在看《奥本海默》之感,不同的是对于“encode(编码)”和“decode(解密)”之间更像是一种软科技,而不像核武器那般“硬”,而对“code”的编造和破解更多是一种“心理对战”,这就需要影片营造一种心理式电影的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靠感觉和默契去猜”的推理、悬疑和侦探氛围,而这些氛围的营造正是陈思诚导演的拿手把式:陈导的创造力,从他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就足以看出,悬疑和侦探力对他而言,无论是《误杀》、《消失的她》还是《唐探》早已经验满满,所以这部片中在梦境和现实之间丝滑的交替,尤其是超现实空间的打造,把人物的心理精准的进行了外化,外化的方式不仅仅是视觉奇观,音效的氛围感也是拉的满满当当。整个160分钟下来,对于观众就像是意识流,当影厅中的一切和你发生同频共振时,你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就是艺术审美中的“高峰体验”,我们平时无法用言语去表达的意识流,陈思诚替我们用电影酣畅淋漓地表达了! 另外,在提到encode和decode时,恰好前两日参加了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篇15强的《密语者》,这是一部女性的“解密”,对照来看,闺蜜间的那份默契和容金珍师生间的那份心灵感应又何尝不是同质异构呢?密码从哲学上来讲,最大秘诀就是创造出“排他”的独一性。因此,这部电影从类型上来看也确实不好用常用的标签去定义,是剧情?历史?是心理?是科幻还是奇幻?貌似都有吧,也好像都不是,类比于时下高校流行的跨学科,这种跨类型也许就是类型创新吧。 一部主旋律十足的好电影 记得陈思诚导演在映后回答关于是否认可“陈思诚式电影”标签的问题时,从他回答的状态中笔者能感受到陈导是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自由创作精神理念。他一再抱怨厅太小,因为在他看来,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剧情片,他太希望观众走进IMAX或者CINITY更好的厅来沉浸于160分钟的视听盛宴中,也更在乎观众沉浸观影后的后劲。这点让我想到导演乌尔善前段在《异人之下》路演时,提到IMAX说了一个字“大”,确实,只有大才能身临其境,这就是电影所要的效果。 前不久,我在个人自媒体上发布了关于乌尔善导演《异人之下》的评论,认为其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评论区对我有赞叹有谩骂,可以说是两极化。在这里,不揣浅陋地分享下本人这个不成熟的观点。在笔者看来,所谓主旋律是一种“正能量”的输出,方式上可以是多元的,可以从题材上、手法上或传播上等实现,题材上的主旋律只是其中一种罢了,像《异人之下》内容上和我们认知下的主旋律搭不上边,但是乌尔善导演将阴阳五行、中医经络等传统文化元素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审美方式,目的正是为了能和全球漫改作品形成平等对话。或许这样前沿的表达方式让很多“不愿意走出观影舒适圈”的观众不买其账,但是相信乌尔善导演一定有希望把我们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国漫改在全球也有一席之地,难道这还不够主旋律吗? 在我们高校系统有“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两类,同样要让学生体悟到思政教育,可以赤裸裸的以“思政课程”来实现,这犹如我们通常定义的主旋律电影,那些爱国题材电影;亦可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对《解密》这部作品,陈思诚导演映后还谈论到“雅俗共赏”的话题,让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完美结合,让容金珍的那份爱国情怀和对真理的执着,其实早已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们,难道这份感染不及赤裸裸的把容金珍以“伟光正”表现出来来的实在?艺术上“隐”的魅力和“藏”的美学,恰如容金珍那份事业的属性,也照应了陈思诚导演“内涵式”的风格,需要观众满满发掘,沿隐至显一步步去深度解密。 电影即将上映,转达陈思诚导演的嘱托给大家,有条件一定选择IMAX、CINITY等好一点的厅去体验。陈导那句“我们真的尽其所能了”的诚意,绝不会让任何看过此片的人失望! 声明:此篇为爆点文化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baodianwenhua.com/sys-nd/37.html
|